“老吴,你回去记得告诉皇帝老爷子,即便只有三个月时间,但也不能一味赈济,要以工代赈,这样一来,在赈济的过程中也是能为各地增加一些基础设施,如城墙,水渠,堤坝之类的。
千万不能只赈济,不让他们干活。
人都是慵懒的,慵懒时间久了,只会惹是生非,横挑鼻子竖挑眼找事。”
对这些他可是深有体会。
第一天,粥棚端出,那些流民他感恩戴德。
跌二天,感恩戴德的少了,大部分流民吃的理所当然。
第三天,有人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弃粥稀。
殊不知,这粥可不是理所应当该给他们喝的。
最关键的是,没了这些粥,他们就得饿肚子。
朱大福出言,朱元璋点头附和,他长于民间,自是了解庶民的各种毛病。
这孩子施粥这么久,遇到的麻烦怕是也不少吧?
“咱不敢保证多长时间后让他们填饱肚子,因而只能放任他们离乡逃命,你既说三个月能让他们填报肚子,朝廷倒是可组织他们回乡,三个月时间,朝廷也可从其他地方调粮,保证他们的口粮。
另外,再组织他们修渠,以保证之后的灌溉。”
三个月若卖力修,也是可修不少的。
之后,一边修,一边灌溉,能长多少庄稼算多少,能打多少粮食算多少。
...
朱元璋本出来换个心情,想不到朱大福竟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也没吃完桌上的的饭,朱元璋便起身告辞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咱去告诉皇帝老爷子,你来办这个事儿。”
这事儿也不是非他办不可的,别人也是能代劳的。
朱大福怕朱元璋为难,开口道:“我一介布衣,这事儿我怕也做不好,我写一份具体细节,应由朝廷遣人组织种植。”
朱大福愿把这份功劳送人,朱元璋还不放心别人呢。
“此事就这么定了,咱马上回宫给你拟旨。”
老吴这官位也太大了吧,竟还能负责皇帝老爷子的拟旨之事?
朱元璋走的匆忙,朱允炆只得匆匆跟随。
离开的时候,还不忘一个劲儿的回头瞥着朱大福。
这人脑袋是被驴踢了还是怎么着。
亩产两千斤?可能吗?
***
回了宫,朱元璋去拟旨,朱允炆则去寻了黄子澄。
“黄先生,什么东西,至少能亩产两千斤,多则能达上万斤?”
黄子澄眼睛一瞪,满是鄙夷,道:“两千斤,最高产的小麦水稻五百斤都达不到,有何东西能达两千斤,殿下跟着陛下出去,应辨别是非,莫要被那些疯言疯语混淆了视听。”
听了黄子澄的确认,朱允炆放心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顾萘秦砚峥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陆言溪霍景然 全职法师:超阶起手 农女致富:腹黑夫君狂宠妻苏红珊 快穿之我的目标是养老 上门狂婿韩三千苏迎夏 苏红珊韩夜霖 男主发疯后 龙凤三宝:傅爷的私宠罪妻顾奈卿傅御瑾 裴爷的小祖宗重生了舒瑶裴墨缙 重生之庄园有良田 真龙赘婿韩三千苏迎夏 农女致富:腹黑夫君狂宠妻苏红珊韩夜霖 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 三国从招揽赵云开始 鬼医毒妃又飒又凶 武动乾坤萧阳叶云舒 苏红珊韩夜霖_ 三国:我有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