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阅阁小说网

速阅阁小说网>14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朝代 > 第57章(第1页)

第57章(第1页)

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二月十日师出北京,一路游山玩水、狩猎赏景,所获者野马、狡兔、黄羊耳,金幼孜能够记录下来的朱棣谈话,也无非&ldo;汝等观此,方知塞外风景&rdo;。&ldo;汝等观此,四望空阔,又与每日所见者异&rdo;一类品鉴风光之语。在路上行了整整三个月,未遇蒙古部落一兵一卒,直到五月八日,才报第一次军情:某胡骑都指挥使&ldo;获虏一人至&rdo;。第二天,五月九日,再获&ldo;胡寇数人及羊马辎重&rdo;。之后,敌又无踪影。直到六月九日,总算见到一小股比较整齐的敌人&ldo;列阵以待&rdo;,&ldo;上麾宿卫即催败之,虏势披靡,追奔不十余里&rdo;。这&ldo;十余里&rdo;的追逐,竟然就是朱棣惊天动地第一次北征之最大战役。后面,仅偶遇&ldo;游虏&rdo;而已。六月十四在一河边发现&ldo;游虏&rdo;,&ldo;虏怆惶渡河,我骑乘之,生擒数人,余皆死。虏由是遂绝&rdo;{161}。七月十七日,朱棣率大军回到北京,第一次北征结束。

&ldo;获虏一人&rdo;、&ldo;追奔不十余里&rdo;、&ldo;生擒数人&rdo;……这就是永乐大帝从二月十日到七月十七日,历时长达五月有余、用兵五十万,如此波澜壮阔的北征,所取得的&ldo;自古所无有也&rdo;{162}的辉煌战果吗?而且最奇的是,&ldo;虏由是遂绝&rdo;‐‐‐只抓了几个俘虏,怎么会&ldo;绝&rdo;呢,又怎么&ldo;绝&rdo;得了呢?

跟第一次比,永乐十二年第二次北征,战果堪称&ldo;巨大&rdo;,但也不过&ldo;毙贼数百人&rdo;{163},且是以&ldo;五十万之众&rdo;对&ldo;可三万余人&rdo;{164}极悬殊的兵力所取得的。

以后三次,就近于搞笑了。

永乐二十年的北征,三十万大军未至,鞑靼首领阿鲁台率部望风而逃,朱棣完全扑空。即便一贯极尽粉饰之能事的《太宗实录》,在添油加醋编造&ldo;杀首贼数十人,斩馘其余党无算&rdo;之余,也还是闪烁其词地透露了实情:&ldo;丑虏阿鲁台闻风震慑,弃其辎重牛羊马驼逃命远遁。&rdo;{165}既称&ldo;远遁&rdo;,当然连影子都见不着了,何来&ldo;首贼&rdo;可杀,且至&ldo;数十人&rdo;?彼此矛盾,其说不攻自破。真实情况如何呢?此次北征系因阿鲁台的鞑靼部寇兴和(今属内蒙)杀明朝守将王焕而起,可是阿鲁台听说朱棣亲统大军来伐,就溜之大吉,朱棣根本没有跟他所欲&ldo;惩罚&rdo;的鞑靼人交上手。没找着鞑靼人,他就拿另一部落即东部蒙古的兀良哈人出气,所杀数百人亦属该部落,而且多为老弱平民。时任礼部郎中的孙原贞随军参战,他描述说,蒙古人在明军将至之前,&ldo;各先远避,保其种类,是以天兵如入无人之境。直至黑松林以北,但俘其老弱,并获其马牛羊以归&rdo;{166}。如入无人之境,杀俘老弱平民,这也算&ldo;盖世奇功&rdo;?

伪君子朱棣伪君子朱棣(44)

第四次即永乐二十一年的北征,如出一辙,阿鲁台又使用&ldo;敌进我退&rdo;这一手,朱棣则再次扑空,再次&ldo;如入无人之境&rdo;。他正懊丧之际‐‐《明史》的说法是&ldo;帝方耻无功&rdo;{167}‐‐‐另一蒙古部落首领前来归附,朱棣总算可以搪塞一把,就像前一次杀俘兀良哈部老弱以充战果那样。

永乐二十二年最后一次北征,索性空手而回,连可以冒充的&ldo;战果&rdo;也没有。整个过程从头到尾,&ldo;弥望荒尘野草,虏只影不见,车辄【应为&ldo;辙&rdo;字之误,抄者所错】马迹皆漫灭,疑其遁已人【应为&ldo;久&rdo;字之误】&rdo;。&ldo;英国公张辅等分索山谷,周回三百余里,无一人一骑之迹&rdo;。{168}无奈之下,朱棣只好&ldo;班师&rdo;,行至榆木川(今内蒙多伦)一命西归。

如雷贯耳的&ldo;五出漠北,三犁虏庭&rdo;,实情原来如此。

每次北征,均出动二三十万至五十万不等的人马,声势这么浩大,但遭遇的敌人往往仅千百,最多一次&ldo;可三万余人&rdo;。这就好比动用每秒运算十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解一道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式。明显多余,明显不上算。朱棣不会不知道,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我替他分析,可能有四个原因。

第一,是老话题了‐‐‐作为非法的篡位者,他亟须以种种&ldo;不世&rdo;之伟业,来为自己正名,树立威信。我们看,即位以来他就不断折腾,而且全是极大的动静,几乎没有一天停歇过,最后连死都死在实施&ldo;壮举&rdo;的过程中,可见其心理压力之大。说实话,这也真够难为他的了。

第二,他是个很虚荣、又很在乎表面文章的人,一心想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以厕身于历史上的伟大君主行列;或者说,他所理解的伟大君主,应当是轰轰烈烈的,气吞山河的,建立丰功伟绩的。这一点,跟他父亲颇不相同。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回沙漠,是史上光复中华的第一人,原本很有理由自视甚高,然而他反倒相当谨慎,一生很少追求大而无当的虚荣,治国的基本思路是务实‐‐‐国家一旦统一,立即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和民生问题;国防思想注重构建牢靠的防御体系,对外政策是&ldo;人不犯我,我不犯人&rdo;;除了修建南京,没搞过什么太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事。朱棣则是另一极端。试看从燕王时代到驾崩榆木川这二十来年时间里,他先后发动一场全面的国内战争(&ldo;靖难之役&rdo;)、六次大规模对外战争(一次对安南,五次对蒙古诸部落),决定并实施迁都和对北京的营造,六次派超大舰队远航,此外还有完整地重新疏通大运河、修建大报恩寺等一系列巨型工程……洪武时代的三十年,好不容易从战乱中恢复并重建的经济,就被他如此没完没了的好大喜功挥霍掉。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很在乎自己能不能成为&ldo;伟人&rdo;。他的大臣们都懂他这心思,所以在每次明明华而不实的北征之后,纷纷献上如此的赞歌:&ldo;威德所加,不远过汉高【刘邦】哉?&rdo;{169}&ldo;乘舆所至,盖汉武【刘彻】唐宗【李世民】所不到者。&rdo;{170}&ldo;圣德神功,巍然焕然,直与天地准。&rdo;&ldo;万世不拔之功业&rdo;{171},&ldo;自古所无有也&rdo;,&ldo;神功烈烈,圣德巍巍,与天齐兮!&rdo;{172}别人歌功颂德不算,朱棣自己在北征途中,所到之处,也迫不及待地留名,树碑立传,制铭刻石,大书&ldo;一扫胡尘,永清沙漠&rdo;、&ldo;于铄六师,用歼丑虏&rdo;{173}之类的豪言壮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煞妃狠彪悍  弃妃:王爷别激动  沐斩:末世变革  穿成男主他哥的心尖宠[穿书]  江中月  民国来的男太太  重生之劳模影帝  轮回亿万次之后  农家子宠夫记  严白虎新传  哥儿在末世[古穿末]  他身下有朵花  穿成炮灰总裁的男妻  怀了隔壁总裁的宝宝后[穿书]  阿尔明·冯·隆将军的二战评论  言语莫殇  重生之深娱  穿到反派总裁重生后[娱乐圈]  百转王位  重生是为了跟偏执狂谈恋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