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J.Harris)提出的群体社会化理论(GroupSocializationTheory)认为同伴对一个学习者的社会化功能非常重要。.Pinwenba.com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博士生学习同伴的强化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导致对等式学习共同体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向互联网上延伸,一个通过互联网向学习共同体外部延伸。
5.3.1博士生对等式学习共同体向互联网上深入发展
互联网为博士生学习搭建了在线学习共同体,与传统博士生学习共同体相比较,虚拟学习共同体具有不同的特征、作用和阶段。
首先,博士生网络学习共同体具有多样性特征。一是内部结构的多样性与变化性。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由于其成员来自多个地区,有的甚至跨国界,成员在线时间不确定,所以其内部结构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系,而是多对多的关系,且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具有多样性。二是认知工具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出现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如通过论坛进行离线协商讨论,通过网络会议进行在线演讲,通过协作软件进行在线协同编纂电子书籍,博士生在线学习方式由纯个别化学习转变为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其次,博士生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支持博士生学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认知信息支持。博士生可从学习伙伴和在线资源获得大量的知识性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解决博士生的疑惑。在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中,博士生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促进进一步反思和重组自己的想法、思路。第二是人际支持。学习共同体的存在,有利于满足博士生自我归属需要。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博士生感到自己和其他博士生同属于一个团体,这种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博士论坛(http:bbs.werdoc)是一个专门针对博士生和博士的一个网上社区,有若干专门讨论区,从而形成了若干在线学习共同体。比如在“论文写作”讨论区,博士生们分享论文发表的经验、教训及其建议等,对其他博士生就是一种参考和启示。
再次,博士生进入网络学习共同体具有阶段性特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边缘性参与,博士生停留在关注阶段,关注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指向和集中,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开端。在学习的起初阶段,每个博士生都会忙于寻找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和任务分配等自己的事情,以保证顺利和全面地获取所有的学习材料,很少关注其他博士生的情况,也不关心与其他博士生之间关系的建立。这个阶段的博士生一般不会注册自己的账号,仅仅在网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浏览。在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上,这个阶段的博士生还不是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成员。第二阶段是主动参与阶段。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自主学习心理也会给博士生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压力,在这一时期博士生会主动留心网络学习共同体内的公众和个人信息传播,寻求帮助。通过博士生之间相互求助、相互提供帮助的频繁交流,逐步认清自我、认识他人,形成稳定的、相互融合的心理关系,自愿参与共同体活动,接受其他博士生的信息,作出反应。如果博士生没有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他就不能真正成为其中的一员,甚至可以说,他是不存在的。第三个阶段是核心参与阶段。这一阶段,博士生不仅仅关注某个频道,更多地愿意花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在参与某个话题和专题的讨论,甚至成为某一专题或板块的“版主”,成为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调查问卷显示,博士生对于“有了互联网,与他人学术交流和沟通多了一条渠道”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格局,除了“不清楚”的占约14%以外,不认同(含“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占40.7%,而认同(含“同意”、“非常同意”)的占45.9%。说明了互联网在线的功能得到了部分博士生的认同,但是部分博士生还存在一定的疑虑。访谈中,D211、D209都提到了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这个网站。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成立于2008年4月。松鼠会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它的愿景就是“让科学流行起来”,这些非常吸引我,我只要有空就到上面去看看寻找一些火花和思路。(D211)科学松鼠会网站采取了比较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发布文章,相对比较可信。首先,要经过十分严格的专业和文字审核;其次,大多数文章会经由“同行评议”;再次,网站吸引了大量科学专业人士,web2.0的模式使得读者可以随时挑刺。它的价值观就是严谨有容,独立客观。这些都保证了科学松鼠会的文章的质量和信度。我非常喜欢这个网站,有空就到上面去看看,一方面可以找点灵感,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别人做点事情。(D209)
5.3.2互联网使博士生对等式学习共同体向外部拓展
传统的博士生学习共同体以导师为学术核心,以图书馆为资源中心。现在互联网以其强大的渗透性、扩散性,打破了博士生学习共同体内外之间、外部资源与内部信息之间的边界和壁垒,从相对封闭走向更加开放,出现了新的态势和趋势。
第一,互联网有利于博士生学术交流突破“花盆效应”(FlowerpotsEffect)。“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中又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是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一方面,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人工控制湿度和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花盆里的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它们经不起自然界中复杂环境的变化,难以生存。在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中,视野不宽,“近亲联姻”,闭门造车的情况存在,导致博士生的学术研究的创新性不强,达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期望。也就是生态学上所说的“花盆效应”。在互联网条件下,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化标准的博士生成为可能。互联网使得博士生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学术交流的触角向国际延展,强化生态系统内外的流动,互联网的跨时空性为博士生开展跨地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基础,使得博士生可以不用走出房门就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组织提出,希望通过互联网建立博士生相互交流的平台。如2011年,世界教育创新协会(WorldInnovationSummitforEducation:WISE)提出创造一个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博士生虚拟网络项目,即“非洲和欧洲博士生联合项目”(DocLinks)。该计划旨在减轻博士生学习的孤立性,鼓励经验和资源的分享。在欧盟的“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Mundus)项目的支持下,整个网络平台包括三部分:博士生需求分析,发展一个虚拟网络平台促进互动,促进两地三种群体——在欧洲的欧洲博士生,在非洲的非洲博士生和在欧洲的非洲博士生的交流互动。又如清华大学专门设立了“博士生网络基金”,为博士生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同行学者交流以及获取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创造条件。
D204有利用互联网开展学术交流的经验,她激动地说,“没有互联网,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肯定不可能。”她的科研合作伙伴在新加坡,就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交流联系的。
当时合作伙伴在新加坡,刚开始尝试利用电话联系,但是由于线路、费用等原因,交流总是不畅通,后来尝试使用QQ来进行交流,在宿舍里使用语音,在实验室为避免打扰别人就使用文本,不明白的东西可以通过发送图片截图来告诉对方。利用互联网在线的形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顺利完成项目奠定了基础。
第二,互联网为博士生提供了科研合作的机会和渠道。通过互联网,博士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进行搜索,找到可能开展科研的切入点,同时寻找可以合作的科研工作者。
调查中,接近80%的博士生认同“我会利用互联网来寻找学习帮助或学术合作”,可见互联网为博士生寻求科研合作或学术支持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笔者也亲身体会了互联网在开展科研合作中所带来的好处。在开展博士生教育的分国别研究中,发现罗马萨皮恩泽尔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西尔瓦娜·罗萨(SilvanadeRosa),具有十三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是第一个获得欧盟委员会研究总署、教育文化总署、大学和政府部门正式认可的欧洲博士学位的创建者和协调者,并担任欧洲大学协会2004年发起的“博士生教育项目”(DoctoralPrograworkofNetworks)的主要协调者,她撰写的《博士生教育国际合作的新形式:国际化和国际博士学位——一个目标、两个典型模式》(NewForionalCooperationinDoctoralTraining:InternationalizationandtheInternationalDoctorate-OneGoal,TwodistinctModels)发表在HigherEducationinEurope,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想通过编译的方式把这篇文章介绍给中国的同行。在前互联网时代,这恐怕是一个大的难题,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则变得比较简单,在发表文章的作者介绍中有她的电子邮箱,再跟她交流了之后,得到了西尔瓦娜·罗萨教授的肯定和支持,并同时发送了相关文章做参考,编译后的文章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贵女不承欢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绝世双宝:辣妈搞定抠门爸 天价萌主:神豪,不安好心 冷夫蜜妾 有山有水有狼君 史上第一皇妃 腹黑夜帝-呆萌王妃哪里跑 霸道王爷俏王妃 继承者归位:错爱冷艳二小姐 甘南高原上的族群合作——洮州“青苗会”的人类学研究 宠妻上天:妖王的懒懒小萌妃 公主不倾城:无良盗妃 杨树文:气功点穴按摩术 邪魅帝王的极品蛮妻 逆天狂妃 一品谋妃 嚣张蛇王:蛇妃乖乖给我抱 一亿惊喜:99张豪门缉妻令 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